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的1200只流浪猫狗等着在年底搬新家,“新家”却因为缺资金处于停工状态。不忍让小 动物们没着落,住在送仙桥古玩市场附近的曾先生雪中送炭,为保护中心送来2万元善款,帮助小动物们筑好一个温暖的家。
捐款人并不富有
“地球上不仅有人类,还有小动物,人有自主行为能力,但动物不行,尤其是流浪动物,在城市中是没有生存能力的。”昨天下午,送仙桥一栋居民楼内,刚刚在一张红色的捐赠单上签完字的曾伟成认真地对记者说。
在看到本报日前报道的《冬天不远了 这些猫狗的家在哪》后,退休后基本工资只有800多元的曾伟成决定拿出两万元积蓄,捐助给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。
曾伟成今年61岁,每个月的退休金几乎全部用来买猫粮、狗粮和大米。他每天都会提着装满宠物粮食的袋子出门,下楼喂喂小区里的8只流浪猫狗,再溜达到公园给麻雀们撒点大米——这个行为,他坚持了20多年。
曾伟成夫妇俩都爱小动物,20年来收养了数十只猫猫狗狗。他曾经怀疑自己是否太过偏执,甚至同妻子一起去看过心理医生,“医生让我试着不去看流浪狗,这样会减少心理负担。可我仍没法控制,能帮助它们,我觉得很幸福。”曾伟成说。
这次捐出的两万块钱是前些年曾伟成做生意时积攒下来的。妻子丁玉琼,本来想买一台空气清新器,约1.3万元左右,但她更支持丈夫的做法,因为动物需要得到重视和照顾。希望捐赠能带动更多人来捐款。
新家仍然很缺钱
“已收到社会捐赠的爱心资金8万余元,要完成一期工程大约还需要50万,小动物们的新家怎么办呢?”眼看离年底只有4个月,小动物们的新家还没修好,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乔伟一脸愁容。
目前,保护中心新址一期工程才完成四分之一,筹备的资金就已经耗完,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建筑材料,新址只好暂时停工。另外,由于新址建在龙泉驿的山上,道路狭窄,大型的工程车无法上山,只能用小型农用车运载建筑材料,导致了运费的增加。
除了后期修建医疗设施和员工宿舍等项目,工程耗资最大的是钢丝围栏网。如果资金到位,余下工程大约能在3个月内完成。新址周围没有住宅小区,保护中心不会干扰到居民,到时小动物们就能放心地住下了。
|